抗菌藥物科普系列之四丨 抗菌藥,你用對了嗎?
來源:安安科普 更新時間:2022/12/7
抗菌藥物常常在細菌、真菌等病原體感染導致人體炎癥病變時才會使用,而對于病毒性感染,抗菌藥物是無效的。那么,該如何用、什么時候用抗菌藥?不合理用藥又會有哪些危害呢?
1. 什么時候用?如何用?
使用抗菌藥,最科學的辦法是根據所感染細菌的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,選擇針對性強、窄譜、安全性好、價格適當的抗菌藥物。
在有些情況下,對于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,在未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前,或無法獲取培養標本時,也可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、基礎疾病、發病情況、發病場所、既往抗菌藥物用藥史及其治療反應等推測可能的病原體,并結合當地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,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用藥。待獲知病原學檢測及藥敏試驗結果后,結合先前的治療反應,及時調整用藥方案;對細菌培養結果陰性的患者,應根據經驗治療的效果和患者情況采取進一步診療措施。
鑒于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對醫療機構的軟硬件都有要求,一些社區醫療機構、個人診所不具備相應的條件,建議患者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確診。
同時,患者不能進行抗菌藥物的自我藥療??咕幬锓趾芏喾N類,什么情況的感染用什么種類的抗菌藥,是很專業的問題,患者需謹遵醫囑。
2. 不合理使用危害大
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,會使藥品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,如發生過敏性休克、藥物性肝損傷、藥物性腎損傷、白細胞減少、血小板減少等風險相應增加。
不合理應用還可導致二重感染的發生。正常人的口腔、鼻咽、腸道等處都有大量細菌,菌群間維持平衡的共生狀態;如果長期或大量使用廣譜抗菌藥物,使對抗菌藥物敏感的細菌受到抑制,而不敏感細菌乘機在人體內大量生長繁殖,菌群間的平衡被打破,引發新的感染。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時較易發生的二重感染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腸炎、霉菌性腸炎、口腔霉菌感染、白色念珠菌陰道炎等。
此外,不合理使用抗菌藥更為可怕的是可能導致細菌耐藥,甚至產生“超級細菌”,使有效的抗菌藥物效果變差,或者完全無效。
細菌一直在和人類“對抗”,人類發明了各種抗菌藥物,而細菌則通過自身的變化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。如果用抗菌藥物的時候療程不夠或劑量不夠,或選藥種類不對,則很可能導致細菌的耐藥。耐藥性可以交叉發生,細菌對某種抗菌藥耐藥,同時亦可對其他抗菌藥耐藥。因為細菌的耐藥性還可以在不同的細菌、不同人體之間相互傳播,因此耐藥不僅會對某個個體產生影響,還會對人群造成危害。比如,耐多藥結核菌導致的結核病,就是結核菌對抗結核藥物產生了抵抗性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會遷延不愈,傳染期更長,且被傳染者一發病就是耐多藥結核病,不易治愈。耐多藥結核菌的出現,使人類在結核防控領域陷入了新的困境。
3. 正確掌握抗菌藥使用原則
①講衛生、多運動。要勤洗手,保持環境衛生,減少感染細菌的機會,特別是家中有幼小的孩子。運動可強身健體,增加抵抗力,遠離細菌感染。
②遵醫囑用藥。按醫生要求使用抗菌藥物,即使病情好轉,也要按照處方完整使用一個療程的抗菌藥,不能隨意停藥,以防細菌耐藥發生。
③不要自行購買抗菌藥??咕幨翘幏剿?,除非有執業資格的醫師開具的處方,否則不要私自購買并服用。
④家里沒有用完的抗菌藥物不要留著,用剩的抗菌藥一定要及時處理,以免他人誤服或藥物過期等。
本站系本網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!